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四章 官员再学习 (第5/9页)
县官又转了心思,听楚行这话,他们地方官的品级,还是沿用伪明的设置?那么俸禄呢?如果还是沿用之前的俸禄,又不让他们管课派,那么这官可真是苦官了。 见众人脸上又浮起忧虑之色,赛八仙很懂他们的心思,嗯咳一声,代替楚行开始简述。 改制大乾的县官,本质是一个和事佬,外加引领一县发展的规划师。 首要职责是调解中央、地方和县民之间的各类矛盾,其次是规划一县发展,为民人谋福扩展空间,考察他们业绩的指标,也从钱粮是否足,刑罚是否少等等,转为类似“安居率”、“就业率”、“物价水平”等等指标,这一套东西,自然有一批山东来的老官员来制定。 楚行不仅将课派之责从他们身上转移到民会、票行和县丞下的户房到中央的户科,还将刑罚之责也从他们身上剔除了。 对比历代主责就是钱粮和刑名的县官,他们这县官,还真是有名无实,这实际是楚行在奠定日后分权社会的基础。 当然,由此一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成为历史,毕竟县官手上的权大多被事务官分割掉了, 楚行当然不会学着朱元璋那样,要求官员都当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至少得让官员们衣食无忧。 与此同时,因为官吏一体,那就得给原本的吏员留出足够的上升空间,让他们不再拘于一地一职。 所以这大乾新制后的县官,品级定得很高,原本明清的县官一般都是正七品,而大乾县官则是从六品起算,最高能到正五品。 从六品县官的职俸定为每年二百两,二十两为一台阶,正五品为二百六十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