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寨主_第六百一十九章 军议无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九章 军议无果 (第5/9页)

未改变大乾的攻防策略,当然,本来也该如此,一场规模宏大,决定一国之命运的方略,肯定不能因为某个局部战场的轻微改变,而随时发生猛烈的变动。

    依靠各地的军民,依托三大军事集团,形成庞大的攻防体系,依然是目前战事的主要选择。

    不过,陈先赟保住了高堂州城的消息,依然给颍州成带来了巨大的鼓舞,随后各种消息次第传递了过来。

    翌日,便有派去山东的使者,沿途骑着快马携带日行八百的速度,快速回到了颍州。

    沿途不知道累死了多少战马,并且带回了陈先赟在高唐州的防守和反扑之战。

    使者声称他看到了大量的官兵头颅和俘虏,除此之外,使者还带回了伪明朱大典部放弃攻击高唐州城,意图南下的消息。

    此时此刻,很多人都动摇了之前的观念,便是李岩都保持了沉默。

    众人不在陈先赟的战绩有丝毫怀疑,甚至已经敏锐的察觉到,这位陈先赟真的是时运不济,这才连连败给伪明,一旦大乾的战争车轮开动,有了充足的支援,其实他真的没有辜负大王的信赖,是大乾新锐将领之中,相当能打的一位。

    且说,陈先赟的奏疏之中,自然免不了什么幸赖大王天威之类的言语,但是相对于这些无用的虚词,一些明显符合战场客观规律的描述,一些实事求是的言语,配合着其人守住高唐州城这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才是让大乾国主彻底意识到对方才能的根本。

    这种话,其实并不多,但是楚行也能从其中看出胜利的缘由。

    第一,组织火器部队,连饭射击,连发不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