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章 教育革新 (第5/8页)
源,再找出多几个自学能力强的天才了。 孤儿不够用,那就招收普通民众的子弟好了! 不过既然改动,就肯定是不能单纯的改动童子军。 之前大乾在山东就开始摸索教育上的改革,他觉得这种教育上的改革,有必要推广到经济更加活跃,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于好一点的扬州府、淮安府来。 就在眨眼间的功夫,楚行便想到了,自己可以在海州、淮安、泰州、扬州等地设立官立学府,用来培养人才。 当然,总体上是模仿童子军的模式,分为两年育子班,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制度。 并且督促,各县设立县有学府,由童子军、国子监派遣教师,此项加入到地方官员的政绩之中。 只要涉及政绩,官员们肯定会牟足劲去干的。 而且楚行还准备,加大教育投入,由皇室和朝廷共同出资,一旦考核通过,进入官立学府,可以免学费,食宿费,将来还能直接升入国子监或者讲武堂学习。 当然,比例肯定不会特别高。 当然,为了避免传统士子、士大夫对此不满,楚行的目的是大王心系百姓,苦于寒门子弟没有求学之道,才设立学府。 而该学府的目的是为大乾提供实用性人才,主要目的并非是科举。 现在刚刚开始,肯定不会用于科举,真正用于科举也是多年以后了,到时候大乾会变得更强,士大夫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更为关键的是,现如今的大乾内部的读书人,都盯着今年的秋闱呢,哪有功夫管楚行推广的新式教育。 自从第一次开科取士获得成功后,尤其是这些新科士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