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章 战前交锋 (第4/9页)
大明从最基础的七品小县官到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都将大乾视为洪水猛兽,恨不得当场剿灭掉。 出征之前,即便是在楚行看来,一向是没心没肺的齐岐山,都拉着自己的手,忍不住垂泪。 说什么大王兢兢业业,一心为国,此番出战,必胜芸芸。 雄主装久了,甚至于有时候楚行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真的如同朱元璋、李世民那样的雄主。 可天底下,哪有穿越六年,三年东躲西藏,三年创业,最终才打下那么点家业的雄主哦。 换做朱元璋,怕不是都有数省之地了。 换做李世民,怕是早就踹开了燕京的大门了。 可是自己呢? 自己是真不容易啊,费劲了心思,才有了尺寸飘摇之地。 还让人家伪明的一干文武大臣逼得东躲西藏,连王纛都一口气准备了三面。 说是故布疑阵没问题,其实不也是一种形式的逃亡么? 当然了,外人看来,肯定不是如此的。 这不只是因为他这个王上顶住了压力,保住了大乾的土地,更是因为他总是在最后时刻,扔掉所谓的统治者特有的理性,用最激进的方式来推动大乾的未来。 这些行为,怎么看,怎么像是感性大于理性,怎么看都摆脱不了反贼习气。 实际上,有的时候,楚行自己都不知道,他面对自己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将时候的言语和状态,到第是发自内心,还是表演出来的。 每次做出决策时,到底是出于理性还是感性?每次被逼到没有退路时的决定到底算不算鲁莽与无知,算不算感性的强烈释放? 最起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