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多,四姐要做四床被子,几身新衣服呢 (第1/5页)
那个年代,每人每年一丈七尺三寸。 当时流行多年的说法,“够不够,一丈六”,就是“每人一丈六尺布票”。实行了好几年,后来多了一点儿,大概每人每年一丈七尺三寸,这个数是最高的,也实行了几年。 那个时候,穿的衣服需要布票,盖的被子需要布票。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多,到了冬天,想要每人有被子盖,那是做梦都想的事情,二三个孩子扯一床被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那时,到了冬天,睡到半夜里,一条被子,你扯过去,他扯过来,扯着扯着,几个孩子就会打起来,而父母也是没有办法,教训教训大点得孩子,接着睡觉,但是没多大一会,这边又会大打出手,父母也只能摇头叹息。 那时候,好些人家都会养羊,剪下来的羊毛积攒一两年后,一般都会请来毡匠擀成毡,晚上睡觉铺在炕上,到了白天就卷起来放在一边。 虽然那时候,好些人家会养羊,但是羊养得都比较少,当时家家都是十几口子不,根本不够用,只有老人能铺上羊毛毡。 冬天来了,实在太冷了,好些人家会采一些芦苇花铺在床上,或者是稻草铺在床上御寒。 难怪有些妇女凑在一起逗趣说:“晚上脱的光溜溜,早上浑身席花子。旧被子死驴烂马的,压得人翻不过身”。 那时候,布票都是由国家统一发行得。 每年发一次。大人每年限布票十二尺,小孩子少,只有五六尺。十二尺的布匹可以做一身衣服,剪下来的布头子凑合着做一双布鞋穿。 那时候的布料几乎都是蓝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