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第四卷)】(336-337) (第8/17页)
民所欲,以求其功’,一扫六合,终此大争 之世。」 「朱子谓汉唐之君全体只在利欲上,此话不错,汉家制度,以霸王道杂之, 遂有泱泱四百年强汉基业;唐太宗行事无一不出于人欲,卒创贞观盛世;本朝太 祖若只讲义理,此时你我怕仍在蒙元暴政治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千百年间,百姓若只想两餐一宿,牵 补度日,万物何以阜藩,所谓的‘道’不过无本之木,又何以长存?」 王守仁缄默片刻,展颜道:「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南山是龙川先生门徒?」 「小弟谁也不信的,只不过凡事爱做个比较。」 丁寿开怀一笑,「圣贤之言未必全对,朱子之理也未见便是天理,伯安兄欲 要致知,不妨抛开晦翁所说,想想以何物来‘格’才是。」 「天有天道,物有物理,无器物量度,谈何格物?子衡兄为证雪花六出,以 冬春之雪相度,沉梦溪展窥管观极星,伯安兄却以rou眼静观,又如何能格出道理?」 王守仁静忖良久,突然展颜一笑,「不错不错,以rou眼观相能得出什么理来 ,天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观 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莫不有性,莫不有命,以心观之,心即是理。」 「一叶障目,心性不明,则说翠竹着翠竹,说黄花着黄花。孟子曰:不虑而 知,其良知也。存天理,致良知,明心见性,则法身无相,般若无知,翠竹也好 ,黄花也罢,其理自明。」 我说什么了,什么法身般若,明心见性,你一介儒生改参禅了么,丁寿脑袋 上顶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