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_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4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416节 (第9/9页)

“吃过了。”回答的人声音低调,脚步声很快。三甲医院的节奏向来是快的,走路如风的医生比比皆是。

    不会儿,一名二十几岁的年轻男医生出现在病房里头。

    谢婉莹初步判定对方属于管床医生。对方姓蒋,是表嫂口里口口声声说病情沟通的那位蒋医生了。说明尚思玲在这里能找到并且说话的医生只有这位管床医生,再上级的医生没出现。

    老百姓一般情况下想找到年资高的医生是比较难的。年资高的医生只出现在白天集体查房以及在手术室做手术和出门诊的时候。不然需要找内部人士帮忙联系。

    不是说年轻医生不好,而是很多重大问题年轻医生做不了决定注定只能充当个上级的传话筒。如果此时患者的病情到了关键点上,患者家属焦急如火找不到经验更丰富老道的教授商量的话会非常沮丧的。这同样是医患矛盾激发的因素之一。

    上级医生为什么不出面。到这个时候只剩下一种可能性,上级医生自认没法子了。和其它行业一样只能推下面的人出来挡枪。其实是变相告诉病人家属一个残酷的事实,你找我也没用。

    安抚病人和家属的事,先交给年轻医生来做吧。如果家属闹到不可开交,到时候自己再出场。

    考验年轻医生全面能力的时候到了。

    最低层次的是说几句安慰话。最无奈的是只能做传声筒。还有一种,像谢婉莹同学和潘世华同学他们那样,提出解决难题的技术方案,勇气超越老师。

    有多少个年轻临床医生能做到谢同学他们这样的,不能说没有,只是比例相对较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