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接收器_第903章 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3章 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第4/5页)

,咱们先不说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所涉及到的技术是否成熟,哪怕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你算过它的制造周期和总体花费没有?

    哈勃空间望远镜,在1990年升空,在当时的物价条件下,花费三十亿美元,它的继任者韦伯太空望远镜的造价大概在四十六亿美元,扣除掉通货膨胀的因素,造价也相当于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一半左右。

    你现在所说的这个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主镜口径笔韦伯太空望远镜还要大,搭载的设备比韦伯太空望远镜还要多不少,就算是咱们华夏的成本比美国要低,我估摸着光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也需要两百亿华夏币左右。这还仅仅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花费,还没有算上别的。

    现在,咱们再算算别的账,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体积这么大,使用当今的长征系列火箭,肯定是没有办法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国家的火箭都比较苗条,腰比较细,没有欧美俄等国家和地区的火箭粗,就连勉强用来发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都办不到。必须研究新型号的火箭。这方面的投资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而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火箭都是在燕京造好,然后使用火车运往卫星发射中心,组装之后,发射升空。从燕京到卫星发射中心,火车需要穿越很多的隧道,这些隧道的横截面是有限制的,鲜少有能够达到直径在八点六米以上的,如果在燕京造火箭,使用火车运往卫星发射中心,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用飞机运输。飞机的平稳性又无法保证,一旦遭遇大气湍流,飞机颠簸,就有可能会对火箭造成破坏。何况,现在也没有地方能够找到直径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