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零章 西北新政 (第5/7页)
不让陈诚深思。 陈诚在西北的这段日子,见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体系,甚至不同于江西的那种模式。 各个行业中,集体化生产所爆发出的能量,更是让陈诚惊讶于,规模化的巨大潜力。同为黄埔军校中的教官,陈诚和叶剑英两人也算是老相识了,而曾一阳对于陈诚的了解更多的是在于他练兵和执政能力上,而不是他在国民党国防部供职的那段经历。 谈性颇浓的陈诚拉了曾一阳问东问西,就是像要了解曾一阳的施政措施,还有在四十军治理下的河套地区的现阶段情况。 当然,不该对方知道的,曾一阳闭口不谈。但对于如何开垦,如何设立集体化的产业模式,却是让陈诚的眼前一亮。 以往,中共分房分地,都是将地主的房子让穷人住,地主地契一把火烧掉后,让后让穷人再分得土地,自己耕种。 苏区的群众劳动热情是提高了,但生产力上却没有大的提高。 地里能够生产多少粮食,还是生产多少粮食;一个妇女,一个月做三双鞋还是三双鞋。只不过,穷苦的农民有了土地后,就跟从了党的领导,积极的参加红军,保卫革命果实。 但现在不一样了,集体农场的出现,让平均每个的耕种面积都大大的增加,将分工细化后,出现的高产出也让很多人惊呼不已。仅仅一次实验,三个村子的妇女救助会,组织起来,为红军做鞋。一个村子做鞋底,一个村子做鞋面,另外一个村子做整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做好了一万多双鞋子。这样的能量,几乎可以用神奇来解释。要知道,按照以往,这三个村子的妇女,一个月顶多生产三千双鞋子,三倍的产量,绝对可以用神奇来解释不可。 分工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