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 (第8/9页)

将他们的家信全部烧掉,但烧不掉的是从西北过往上商人的传言。

    再一次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周副主席,做政府报告的时候,就充分肯定了西北这三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效。曾一阳本来提议消除农业税收,改成组织群众建设家乡的想法,在河套农场建立后,第二年,就出现了让人惊喜的成效。

    仅仅两年,西北的商业,也恢复到了三十年代之前,大灾荒之前的水平,政府用劳役代替税收的做法在西北老百姓中获得了很高的热情。

    从西安到榆林的西榆公路,就是在没有动用政府一分钱,和一颗粮食的情况下,由沿线的老百姓在秋冬两季完成的。

    最早是从洛川,和周边的地区,老百姓在当地县委领导的带领下,自从组建的工程队,等到上报到西安的时候,这条公路沿线的不少地方老百姓都组织了起来。

    可以说,这是一条民众推动政府建设的公路。

    他的意义,更多的是说明,共产党在西北的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成了军民鱼水情一样的存在。

    自古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做钉的思想下,军人很多都是被看成生活绝望的体现。但是,在西北各个地方,头上包着毛巾,脸上如同沟壑般的皱纹的老父亲,对将要参军的儿子,说着当兵光荣的话。

    中国的百姓很苦,苦到,只要有一个当权者能够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会支持他。如果能够让他们活的好一点,吃上饱饭,冬天穿上暖和的棉衣,就能将心窝子都给掏出来。

    现在的西北,只要能够付出劳动,就能过上和以前比简直是天堂的生活。

    质朴的民风感觉亏欠了政府很多,只有用他们在农闲时使不完地力气,做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