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 (第8/9页)
兵力四十万人,那么这种损失对全局来说无关大雅。因为战事初期我们防御的地区不是战役的焦点,华北战役的焦点是在平津,只要日军主力占据平津,沿着铁路线,那么华北的门户大开,山东也将腹背受敌……” “……面对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作为农业为主的中国,很难能够在针尖对麦芒的对抗中获得战役的主动权。很多地方就将成为沦丧区,而我们的优势将是,不会第一时间日军碰面,而是等大战爆发后,才会开赴战场,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将在敌占区开辟根据地。所以,需要在跟基地建设初期,军事主管拥有一定的行政能力……” 在场的所有人都静静的听着,曾一阳说的并不复杂,他们都听懂了。 在座的都是红军的高级将领,在这两年里,大部分都去过中央学习。 除了军事上的,还有政治理论课程,国内国际形势的,但是很多人都听了个大概。这个时期,对中国研究透彻的国内还是有不少人的,但能够占到全世界,从整个国际上动态,来诠释各国之间矛盾的,就没有几个人。 恰好,曾一阳就是这么一个人。 “哎呀!军长我明白了。”吴高群开心的大笑着,因为让他很郁闷的是,已经回到中国的李德,在红军大学当起了老师,给高级指挥员讲课,专门讲国际形势。 李德跟着曾一阳一路从江西走到西北,别的没有学到,就是学到了连个字‘务实’,知道的他讲,不知道的他就不说。 可问题是,李德不是一个中国通,对亚洲的了解也仅仅在于,苏联和日本的对立关系上。一方面,苏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