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五三章 大时代,大背景 (第3/6页)
会上口口声声说要战斗至最后一人。 所以,宣铁吾出现在东北,也有蒋介石在战略上的一层考虑。 是否可能在中国东北,通过苏联的放行,将美国的军事援助送达东北,而在大后方招兵,形成国民政府也在松花江边上收复失地的局面? 曾一阳或许很厉害,但是受制于军工的发展,其部队也不会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一旦东北成为三方势力角逐的地方,那么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就不会经常担心整个黄河以北缺一个强有力的作战集团,作为国民政府的代言人。而且这个代言人需要足够的实力和军事才能。 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曾一阳部的发展壮大,也要通过控制区域的不断增加,从而扩编部队,达到缓解华中战场的压力,形成战斗力后,分化日军的兵力。为华中反攻争取更大的筹码。 自打住到重庆之后,蒋介石就一直想着能够在某一天打出去。 空间换时间。 时间换差距。 什么时候,中日两国的战略僵持阶段能够打破? 就看在华北,华东,华中还有东北战场,一旦这四个战场同时发力,日军没有两百万军队跟就无法招架的住。但是日本有200万陆军吗? 如果有的话,日本着急派到来中国来了。 还会几年组建5个师团,明年组建7个师团的,一点点的往外抠? 行军在路上的时候,宣铁吾显得非常沉闷,他不理解蒋介石的这步棋到底是何用意?东北已经是中共开辟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