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10) (第13/21页)
晓淇立刻露出“早说嘛”的轻松笑容。他的情绪总是不加掩饰地呈现在脸上,像夏日午后的天气,即使多变也是惹人欢喜的活泼。 杨知谊尽力控制住微笑的幅度,“你先自己逛逛吧,晚些时候我们一起去吃饭。” “嗯!”那孩子愉快点头。 他和少晗去门口和朋友们合了影,彼此交换些必要的寒暄、吹捧。在专业领域交游多年的艺术生,都难免身处这种错觉,好像每一周都有同学、朋友在办展、搞活动,无论作为艺术家或策展人。少晗常常自嘲冷血,但他在社交活动上从不怯场,他的好友很少,通讯录里的“朋友”则多不胜数,他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兴趣偏好,偶尔见面时总能自在地聊起来。 但凡“有用”的事,少晗都不落下风。“有用”的人,他一定能交上朋友。 功利?也许是吧。相处多年,杨知谊仍然对此困惑不解,又或许,正是在相处多年之后,这矛盾才显得越发离奇: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拥有天才般的灵感和品味,却又以最世俗的标准度量幸福和成功?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命运从他身上夺走一个人最寻常易得的成功——为人父母——使他那张画得过于广大的幸福版图永不完整。 最终,每个人都不到自己想要的。C,est vie。 他对着一幅名为的展作发呆时,Kelly走过来拍他肩膀: “你们带的那个小白兔是谁啊?” 杨知谊皱眉,“嘴放干净点啊,人家未成年。” “那不是更好吗。”Kelly半真半假地说,“是少晗的学生吗?” 他模棱两可地“嗯”了一声。 “有主了吗?” “说了未成年。你能有点底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