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034 (第4/4页)
属于小字辈年纪的将领了。毕竟,在全天下的诸镇副总兵中,他的年纪基本上可以倒数。可若是放在戚家军这个特定的群体中,他就并不突出了——作为戚继光昔日的部下,戚家军曾经的一员,他的同伴有的留在浙东,有的留在福建,有的跟随主帅戚继光北上蓟镇,每个人的军职虽说不同,但大多都有一个类似的特点,那就是年轻。 戚继光这一年都还不到五十,更何况那些昔日在麾下打过仗的部将? 但晏继芳却向来觉得,自己升官一点都不快。嘉靖四十二年,不到四十的他就已经是浙江都指挥使,也曾经有过藤牌兵大破倭寇的辉煌。如今上了五十,却还只是副总兵。当年那种不破倭寇誓不还的建功立业之心,他如今少了很多,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去掉这个副字。然而,从副总兵到总兵这道关坎,说容易很容易,当年李成梁从家徒四壁一文不名,到参将,再到副总兵,总兵,才用了几年?可大多数的副总兵终其一生,也就是四处调任,难得正职。 所以,他的理想,无疑就是到告老还乡之前,调任一个不大重要的兵镇任总兵。 而眼下这小小的南澳岛上,衙署才刚刚建起来,副总兵才当了不到一年,晏继芳当然知道,接下来的数年,怕就是水磨工夫。除了用兵不能出差错,更重要的一点便是,他在朝中谈不上靠山,便只有牢牢抱住旧日主帅的大腿。故而哪怕戚继光早就调到蓟镇去了,他每年总不会忘了节礼,书信往来更是频繁。至于在福建广东两省的督抚面前,他也向来表现得颇为恭顺,毕竟俞大猷不会做官老得罪人的前车之鉴尤在,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