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啾原始种田记_第9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7章 (第2/3页)

多也不太好,现在人少还可以随时兑换,以后人多了,或者大家手中的陶币多了,工作量肯定要增加。

    解决这个问题,白朔想出来三种方法。

    一个是尽量省去不必要的交换次数,比如伙食费,直接从工资中扣取,节省时间的同时,少了一来一回两道工序,磕碰就少了。

    第二个方案是改良陶币,将边角做得更圆润一些,减少陶币与陶币碰撞时边角产生的磕碰。

    这两个方案现在正在进行,新款陶币好用一些。而最后一个还没开始实行的办法,则是改良陶币的收纳方式。

    现在每个人领回去的陶币堆放在一起,拿出来数的时候,一不注意就会摔了。这次分的数量多,直接发下去,恐怕第一天就要损耗不少。白朔打算用绳子将陶币缠绕起来,每隔一个陶币打上结,有柔软的绳子相隔,陶币不会直接发生碰撞。十个陶币为一串,数量简洁明了,还可以直接挂起来。

    白朔开始翻找适合捆绑陶币的绳子,从编织麻绳到现在,原料已经不仅仅是最初的麻杆了,只要是能取出纤维搓成绳子的植物,采摘队全部收集了一遍。

    搓好的绳子不太适合,因为绳子大部分是圆形的,白朔需要的是扁平状的,可以在陶币上缠绕一圈再打结,最后在原料那边找到了想要的。

    一种类似马兰花的植物,叶子细长有韧劲,晒干后可以直接充当绳子,只不过长度有限,大部分在一米左右,虽然是天然的绳子,但捆绑大型物品时不方便。

    这种限定长度用来捆陶币则成了优势,捆十个陶币足够了,白朔拿起一根晒干的叶子,放在水中浸泡后拿出来,开始往陶币上缠,绕两圈后陶币只剩下两道缝隙,然后打两个结,缠下一枚,等缠够十枚陶币后,在两端各打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