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科技_第1038章:帮个忙呗李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8章:帮个忙呗李董? (第2/4页)

变了味道。

    从业界声誉上来说,跟IIHS这种由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承办,是世界安全标准重要组成部分的测试相比,C-NCAP是由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举行,而且这个机构从来没有公布过其收入来源。

    在进入中华之后,C-NCAP的碰撞测试项目基本延续了欧洲NCAP的旧版规则,项目种类与美国最新版本的测试项目相比,缺少了侧面柱型碰撞测试,并且测试中的碰撞速度,是全球所有NCAP之中最低的。

    就拿正面百分之四十碰撞测试来说,中华C-NCAP的速度为56公里每小时。而欧洲,澳洲和日本则是64公里每小时。而侧面碰撞,C-NCAP的碰撞速度为50公里每小时,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是61公里和56公里每小时。

    另外,最致命的一点是,C-NCAP不是自购车辆进行测试。而是只接受厂商送检,并且会收取测试费用。这就滋生了之前说的那些,厂商暗地里提升送检车品质蒙混过关的行为。

    所以实际上,送检方和检测方属于客户关系。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NCAP测试的公平性,以及在消费者之中的公信力。

    所以每每拿安全性说事儿的时候,国外的厂家都会暗讽中华车企的碰撞测试做不得数。

    李凡愚想出的这个方法,其实也就是建立一个高标准而且具有官方背景,不掺杂客户关系的测试。

    并且在目前汽车结构和工艺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测试强度。

    这样一来,大家伙儿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谁也别说谁怎么样,想装逼的话测试场上走一圈儿再说。

    按照李凡愚的想法,这无形之中能打消掉很大一部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