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10 北艺南传 (第3/5页)
,他们要将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保密,哪怕主家在这方面也不能过分强求苛责,这一点实在无可厚非。 通过这样的标准稍作筛选,那些在邺城招抚的所谓匠户人家便大幅度的缩水,堪堪达到七千余户。这也是因为淮南军在邺城抄没许多羯国内部籍册资料,这些匠户自然要进行集中管理,倒给淮南军省了不小的麻烦。 眼下沈哲子的根基还是安放在淮南,但也不甘心就将这些世传匠户们就此闲置于河南,索性将其中一部分都转移过来。正好淮南眼下各类产业人力匮乏,可以以此补充。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本就困难多多,哪怕没有兵灾侵扰也并不轻松。尤其这些匠户们有许多都是数代人传承一些独到技巧,损失一个都令人痛心。 沈哲子之所以欣喜,还在于度这次任务完成的实在漂亮,三千多户的匠户人家自河南一路行来,沿途折损不过区区几百人。 沈哲子行入席中,将这籍册摆在书案上后,便望着于度笑语道:“早听说叔宏有此贤能,如今看来,往年才任偏颇倒是我失于明察了。” “属下不过行伍残生之末流,能够继续再为大都督效力已是大幸,如此重誉实在不敢当。” 听到大都督如此夸赞,于度自是难免欣喜,也对自己的未来再次充满期待。 纪友也在旁侧笑语道:“府下各有良才秀出,这也是苍天垂爱于此,各方才力尽用,也实在无惧世事艰深。” “文学此言确是公允,叔宏你积此事功,的确应当着重褒扬。不过眼下府内也是方得重誉,这件事我会深记心内,不久之后必有厚补!” 沈哲子又笑语说道,说实话于度诸多转运之功意义并不逊于直接沙场战功,如果再算上当中的表率意味,封侯绰绰有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