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14 天人之境 (第3/6页)
的附庸地位。 而那位道中隐为领袖的吴中陆师君,更可以说是已经沦为沈哲子指掌中物,热衷于钻研一些道礼斋醮,虽然也在推动道传的发展,但却已经不再具备独立的地位。 正因为明白葛洪是个怎样人,沈哲子才敢在他面前说此类话。虽然沈哲子如今时誉崇高,当今世道也不是深受儒法礼教钳制,不乏放达世风,但他这番理论若真流传出去,也必然会遭到一些卫道士乃至于玄学人士的抨击。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然早有庄子古言。但沈哲子提出来,却跟庄子有着本质不同,庄子是不合于流的清高,而沈哲子却流露出一种要取而代之的勃勃野心,对于所谓的圣贤古训,他是持与孔子对鬼神一样的态度,存而不论。 葛洪作为一个宗教人士,虽然也恭从于礼教,但这是他获得认可的手段,而并不是持之深信不疑的信仰,这也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变通。只要能够确定对其有利,没有什么是不能吸纳融合的,这也是沈哲子要与葛洪探讨到这一步的一个原因。 但即便如此,葛洪对沈哲子这一套说法仍然无法接受:“若是经义无论,则道德何存?人各以异标自夸,则生民听从与谁?父子不能继顺,兄弟各持异端,世道所以重于纲常,本就不是取于先后,人皆法从于此,才可身位各正,纷乱不生。大都督本是定乱贤臣,如此乖张邪论,实在不可轻言!” 他之所以说这一番话,并不是作为一个执着于仙道的求索者,而是作为人望所系的宗教领袖,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