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_1403 勋功十二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03 勋功十二转 (第4/5页)

可再负担甲功寄食的负担。

    更有如庾曼之所率领的王师远在陇右,甲功是要寄食关中还是寄食河洛?这当中又牵涉到一个各地军府的协调难度,再加上资粮运输还有着庞大消耗,执行起来的成本更高。所以从西征关中开始,原本的甲功便不再寄食,而是以甲功折成钱帛直接发放。

    但这样一来又面对一个物价起伏的问题,虽然行台这些年对于财政方面监控尚好,物价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大幅度的起伏,加上原本淮南的币制改革也被直接引用到行台中继续推行,但是战事频密发生,具体到特定的区域也是波动难免。

    将士们沙场立功,是脑袋提在手上以命相搏,如果没有一个公允正直的价值尺度去衡量军功,又谈什么军心振奋、临敌敢战?军功改革,已是誓在必行。

    关于这一点,沈哲子倒也并不挖空心思的标新立异,充分发挥拿来主义,直接将后世盛唐的十二转勋官制拿来就用。当然也并非完全照搬制度,毕竟行台王师的基本组织形式还是有别于唐代军队,基本的军府制度也是限于时代特色而因地制宜。

    所以这个勋官制度也是结合当下世情,于细节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使之更加符合当下。

    勋官十二转,品级有定,戎秩清晰,这算是直接抛弃了秦汉以来的官秩俸禄等级,让品级变得更加直观精准。

    这也是之后整体官制改革的一个开始,官制改革可不仅仅只是更换一个名称那么简单,这其中又包括意识形态、职事划分等等诸多改变,是一个制度改革最外表的体现。如果没有从上到下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及职权上的清晰厘定,类似王莽那种官制改革,就是瞎胡闹。

    相对于政务的包罗万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