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_1258 青胜于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58 青胜于蓝 (第3/8页)

这宗王爵号也就那么一回事,加在身上未必是什么好事,庾亮执政时大杀宗王,及后皇太后不合时宜的强推次子于人前,也给司马岳之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当年诸葛家的蠢儿子之所以动那种念头,其中相当一部分理由应该也是于此有关。

    如果司马岳儿子多,可以另择嗣子,沈哲子倒也愿意暂且保留其封国,但其膝下唯有嫡子一人恰是诸葛氏所出。所以也就不愿给人以暗示,让那个小子再与旧事纠缠不清,如其父一般卷入风波中沦为牺牲品。若这小子成人后笃静能守,即便是没有了封邑,也不必为生计忧愁。

    当然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行台也不需要宗室力量有多强大,一如早年权臣如庾亮等人对宗王们的打压,既然能够顺理成章的收到相同效果,那也无谓妇人之仁。

    就事论事,难免就薄于人情。虽然这些丧葬安排各有理由,但若就此颁行下去,无疑会显得行台不近人情,更衬托出一种悲凉。

    所以行台官员们在商讨一番后,也加了一些抚慰人情的细节,比如已经被废逐的王妃诸葛氏也可哀服,另赠金印紫绶、油輧车驾等,起居俸给比拟乡君。至于司马岳膝下二女,则俱收入苑中择贤淑妃嫔教养,各封县主。

    之后沈哲子又加一点指示,那就是不必议谥,司马岳无辜不无辜且不论,但既然沾染上那种逆乱之事,若是议论谥号,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无谓再留恶评于籍。

    至于之后的丧礼,沈哲子确定不会归都参加,陕西事务虽然平稳有进,但难保不会发生什么变故。而且近来河北颇为活跃,在这种情况下,沈哲子还是坐镇行台最为稳妥,因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