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_1229 兵驻长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29 兵驻长安 (第4/5页)

后续自然还会继续有招抚、集聚的举措,比如后继而来的郭诵后军。

    乱民如蝗,个体诚然怯弱,可是一旦集聚成规模,其危害性便会彰显出来。哪怕是桓宣,也从没有过短时间内整编安置如此大规模难民的经验。

    但他也明白此事不可缓,王师真正的敌人仍是盘踞于河北的石赵余孽,不可能将太多时间和精力抛掷于关中,从整体战略考量,只能采取这种稍显激进的节奏。

    在确定杜洪已经逃离长安之后,桓宣并没有急于率部跨过灞上兵入长安,而是谨慎的在灞上周边广设游哨,避免出现大规模的难民逃窜。

    在经过几次刀兵震慑、血的教训之后,这些难民们总算稍微安分下来,按照王师的要求各自竖栅暂居灞上,不敢再向四野逃窜。

    对难民最有效的震慑手段无疑是武力,所以接下来桓宣又以清扫杜洪贼军余孽为理由,大军主力按兵不动,分遣千人队伍行入灞上,搜捡解除难民之中成规模的武装力量。

    这一个过程尤其需要谨慎,一旦迫之过急便容易酿生民变,若是检阅粗疏则威信不能竖起,也不利于消除隐患。

    在这一点,襄阳军具有着不小的优势,因为部伍之中本来就不乏旧籍关中的将士。这些人乡音入阵,无形中便给灞上这些惶恐之众些许心理安慰。而且桓宣也下令首以搜查弓刀、金铁械具,并不擅杀人命。

    所以在长达三天的搜查中,虽然偶有sao乱发生,但总体上风波不大,没有扩散开来。至于收缴到的弓刀器械,数量也是惊人,直接堆满了长安城南部小半坊区,由此也可见关中民风彪悍,生民随身藏械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在搜索的过程中,其他的方略也一直在进行着。比如拣选难民之中粗识文理又或身怀一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