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37 都下民潮 (第5/5页)
政尤其是台资方面少了一大块收入,虽然得益于整顿吏治,江东各个州郡财赋方面的收入得以大增。 但是这些财赋也都各有所用,淮南方面因为有鼎仓为后盾,又有开市的便利兼之大额军械售卖,钱粮方面都能自足,有时候甚至还能向台城捐输一部分,以表示服从台阁政令。 但是淮南军带起一个边镇夸功的风气,荆、徐、豫三镇不必多提,就连南面的交州,这几年来刺史邓岳也是频频从南面进攻成汉,虽然大战争没有,小摩擦却不断。没办法,不这样做不独要饱受攻讦,甚至连人才都留不住。 这些军镇们可没有淮南那么多的进项,要用兵要耗钱粮,自筹之外还需要中枢拨用。各方张口都在要钱粮,如果不给那就转要诏令政策,也要开市,也要冶铸,也要加征,而理由又是那么的正直,让人无从拒绝。 所以最近几年虽然江东平稳,气候也算风调雨顺,没有大的天灾,但江东殷实的红利,台阁群臣们也没有享受到多少,甚至为了满足各镇所需钱粮用度,连原本的台资都被拨用许多。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鼎仓在建康的时候,台臣们倒是过得挺滋润。如今鼎仓已经不为台城所掌握,那么也只能从眼下的建康繁荣想办法,通过加征入市商税等手段以开源。 那些商户们自然也都不是寻常人,舍不得放弃建康大市场,又要维持原本的利润,自然将这一部分成本加入了物价中。从这方面而言,江东物价飙升,倒也并非完全是因为江北的战事。 但这一番顶心戳肺的闹腾,终究还是在台臣们心里留下了不小的阴影。他们也为国事cao劳不已,他们也为社稷殚精竭虑,但那些愚民们如此厚彼薄此,实在是让人不乏委屈。衣冠正伦的汉祚高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