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976 云泥之判 (第3/5页)
,只是两镇官员们齐聚一堂。毕竟郗鉴今次来寿春,往严重了说那是私自离镇,方镇勾结,在中枢强势的情况下,言之意图谋反都不为过。 但就算是如此,也有不和谐声存在,比如那素来耿介而不合流的山遐,虽然受邀出席,但却直接在席上拂袖而去,仿佛出场仅仅只是为了甩脸子以示不耻于这种方镇勾结的悖逆行迹,闹得双方都颇为尴尬。 不过总体而言,郗鉴入镇好处还是大于坏处。毕竟淮南王也是入镇在即,其人到来将会给淮南带来怎样的变化,又或者身负着怎样特殊的使命,都难免令人心生遐想,不能淡然。 沈哲子虽然无惧淮南王挖墙脚,但说实话也不希望这段时间里,都督府内部闹得太不和谐,毕竟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当务之急还是尽快稳定住北面局势,余者一切都要押后。 席上郗鉴也毫不掩饰对沈哲子的赞赏,他是无有保留,对沈哲子旗帜鲜明的支持。如此以来,也让淮南内部稍有纷乱的人心转为安定下来。 倒不是说如今的郗鉴仍然俱有超过沈哲子的人望,而是因为眼下徐州乃是江北唯一能够对淮南稍作制衡的方镇力量。如今就连徐州都站在了淮南这一边,不要说仅仅只是淮南王这样一个少年宗王,哪怕台辅重臣联袂而来,能够做的也着实有限。 当然如此以来,淮南与台城的矛盾便不再只限于两者之间,而是扩大到方镇联结对抗中枢这种局面。 老实说,沈哲子也不想事态演变到这一步,但皇太后这一次不太理智的行为,逼得他不得不如此。在江东那些聪明人看来,淮南王此行或许只在于敲打沈哲子,但问题是沈哲子可不是什么庭下受教的幼童! 他乃是如今江北权位最重的方伯统帅,麾下十数万大军,另有将近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