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_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鞑子 孙秦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鞑子 孙秦桧 (第4/5页)

兵契丹,自昔为患。万一满洲趁我不备,饮马长江,侈功邀赏,将来亦何辞于虏?”

    因为“小臣派”背后有些弘光帝心知肚明的影响力所在,因此也是拿不定主意,便召集群臣讨论是否收纳满兵一事。

    “几社”中人、兵科给事中陈子龙于朝会中认为当国大臣求好太急,遂“饮鸩止渴”将那满洲余部视为救国力量,此绝非明智选择,而是自取祸端。

    义愤之下,更是振臂于朝堂高呼:“胆敢引满洲于我国者,实乃通敌,可称汉jianian!”

    陈名夏出班泣奏:“陛下,自强才是本计,臣恳乞严谕地方督抚不得纳编满兵,朝廷更要大诫疆臣急修武备事,如此方是我大明中兴之道。”

    “今满兵阿济格有众十万,又有吴三桂、王体中、王得仁等兵数万,近二十万众,朝廷根本制之不得。且如此众多兵马,要耗多少兵帑?”工科给事中于允中也是痛心疾肺。

    “我朝之有流寇,根本在于辽事,中国之难源于东奴,今国家当政大臣不思剿灭根本,反而蓄谋引贼,执词甚正,实在荒唐,为本朝立国两百余年来第一丑事!”

    “小臣派”的激烈反驳自是引来“大臣派”的横加指责,怒骂他们不当家不知国家利害关系,更说这些小臣清流只顾口头,不顾实际。真满兵闹将为流寇所用,打来长江,小臣是不是都披挂去杀敌。

    朝堂之上,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当真是东林党人对东林,复社对复社,清流对清流,乌烟瘴气,闹得不可开交。

    气得弘光连连拍案,最后也是议不出个子卯寅丑,弘光便命内侍召来京营孙大将,询问北边那位可有甚说法。

    孙大将便将北边回信取出,称可予阿济格亲王之封。

    弘光闻言心中一动,赶紧仔细看信,确认北边那位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