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临清要来陆亲公 (第3/5页)
千三百二十五人,内中受刀残者千余。 鉴于临清人口极度稀少,短期根本难以恢复昔日北地第一码头盛景,杨王休请山东通会将前番因抗清需要从济南北部、东昌等地往济宁迁移的人口,调拨部分充填临清。 时山东通会陈不平向山东节度陆广远请示后,先迁济宁移民八千户填临清,后又将第七镇同水师往山东运送的辽民两万一千余人填充临清,并从全省调拨农资,又请节度行文淮扬地方购置农具以使移民能够在临清得以生计。 山东淮军主力大举北伐后,临清作为山东入北直前哨,成了大军粮草转运重地,一时码头这边倒也热闹起来。 随着淮、扬、徐、济宁等地的运河相继贯通,北方形势的大逆转,又有富有进取(富贵险中求)的淮扬商人雇船置货前来北地贩卖,但多为农资,鲜少从前百货。 至本月,临清码头每日停靠船只已有数十艘,大致相当前明鼎盛期的五十分之一。 照这情形看,临清距恢复元气,至少二十年,离鼎盛恐怕非五十年不至。 原淮军山东招抚大使胡尚友日前也到临清,非知州杨王休办差不力,而是胡尚友刚接山东运河督办一职,督办府设于济宁。 北京行营指示,沿运河各省不仅要确保运河畅通,更要肃清匪患。而沿运河各省匪患最多为二,一为湖盗,二为河盗。 湖盗,即淮扬境内骆马湖、山东境内微山湖等聚众土寇。 河盗,便是于运河杀人劫货,或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