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章 (第2/3页)
“当然,我也不是冤大头,对于那些不好好学的,学得不行的,考试不合格就退学。”周练、月考已经成了套在学生们脑袋上的紧箍咒。 当然,大部分孩子都是非常好学的,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但是每个人的资质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学问。按照眼下的生存环境,大部分孩子完成基础的认字和算术后,其实更适合去学一门手艺。 “趁此东风,进行学堂改制吧。”郑令修问,“那份计划书您看了吗?需要改进吗?” 学堂改革的计划书贺兰定早就看过了,修改意见也有,但是还存在实施困难,“夫子的招募是个问题。” “孙良医那边我跑了许多趟,他不愿意来学堂授课当夫子。”贺兰定叹气。 时人对于知识、技术的传承非常谨慎保守,大多是父传子,子承父,要是没儿子,就收徒弟,当做半个儿子。如贺兰定这般将秘法、技艺敞开了让人学的,才是奇葩少数。 “匠人们那边也不是很乐意。”那些从宫里来的工匠,都是祖传手艺,代代相传,万万不会将吃饭的手艺交给外人的。 虽说贺兰定是这些工匠们的主子,可是也没法以势压人。这些工匠们执拗得很,脑子里像是有石头堵着了,倘若硬要他们传授独门技艺,他们能直接以死明志。 郑令修却笑,“如今没问题啦,崔真什么都能教!” 虽说世家垄断了知识,但是他们对家中子孙的培育教导那是真的严苛——无论是哪个年代,谁都不愿意阶级滑落。 就拿崔真来说,“他可能连田地都没有下过,但是他熟读农书,可劝农桑。” “他不是医师,但是他认得的草药兴许还多过孙良医,学过背下的方子更是不知多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