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 糟粕与精华 (第3/4页)
须有的放矢,别搞得云里雾里。 至于什么药方要因人而异,一人一方之类,医疗部倒是认同这个理念,但认为这个理念还不全面,应该将这个理念进一步扩展。 为什么要因人而异?要一人一方? 还不是每一个病人的病理条件不一样,但很多传统中医根本不研究病理细化和精分,而是全凭经验来。 医疗部就要求要尽可能细化病人的病理,然后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分析。 人体是一个有机系统,中医秉持的系统性治疗理念非常好,但这个理念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既然人是一个有机系统,各个器官的问题都可能相互影响,那为什么不彻底分解每一种病,将系统性疾病分解成为一个个器官病,再进一步细分,然后研究出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在分解出器官病、器官分支病、分支细胞病、细胞器病、基因病之后,再次将这些微小病重新拼起来,建立组合病模型。 只要分得足够细,所有人的病理肯定存在相同的地方,毕竟人类都是碳基生物,都是同一个物种。 从原子层面上,人类都是一样的。 正是基于这一套理论,医疗部和科学部下属的传统医学研究所,获得了很多新发现。 目前单单是微型病理模型,就搜集了2.3万个,拥有超过5.5亿个病理样本。 通过这种方式,甚至帮助人工智能医生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现在智人内部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通过脸色、肤色、舌苔、脉搏、体温、眼球之类的表观信息,判断出一个人的生理状况,准确度高达96%左右。 如果结合信息素、磁场、脑电波、激素和植入体内的共生虫,那准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