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燕王何故而做媒 (第4/8页)
担心,我虽然坐镇河北,但还是会经常回来京师。 再说,我早些走,不但有利于军务,也能让朝中这些文臣能早些安稳下来。” 李清照柳眉轻挑,欲言又止。 王霖与朝中文臣系统的矛盾虽然因昨日的事貌似告一段落,但聪慧如李清照和朱淑真、李师师三女,却也知道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最终还是会爆发。 其实,似乎还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她们见识不俗,都能看破问题的关键所在。 王霖非科举晋身,这已经被文臣系统死死排除出去。更重要的是,大宋实际是文官政治,重文轻武数百年。 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话可不是虚构。 在一些时候,文臣捆绑成团,左右皇帝和朝政,在北宋史上是司空见惯的事。 而王霖的横空出世,让武将有了大面积抬头的空间。 而实际上,正因为王霖的存在,文臣已经压制不住武将。 然而,文臣统兵的规制,最直接的弊病已经在金人入侵,河北各州府主官望风而降时暴露无遗。 这让文臣丢尽了脸面。 最近朝中武将勋贵的蠢蠢欲动,让唐恪这些纯翰林出身的文臣几乎是昼夜不安。 而王霖又主张在战时,由武将统领政务军务。 河北各州府的新任主官,已经有不少武将勋贵子弟充斥进去。 像高家,曹家,折家,杨家,耿家。等等。 假以时日,文臣政治将不复存在。 更何况,王霖还有可能篡宋登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