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六章 水利 (第2/4页)
” 蕲国公康茂才除能征善战外,昔年便为营田使,分巡各地兴修水利,使地势高的地方不受旱灾影响,地势低的地方不受洪涝灾害侵袭,蓄泄得当,并且组织军士屯田,且耕且战。 杨思义并没有管康茂才身体如何,只是皱眉进言道:“殿下,京杭运河贯穿南北关系紧要,但切不可擅动,二十八年前黄河泛滥,淤泥将大运河堵塞,前元就是为了疏通河道征发徭役才闹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之事。” 朱标安抚道:“这点蕲国公也已经上过奏章了,圣上及中书省商议后,已经决定在农闲时少量征发徭役分段疏通河道,宁费十数年也不争朝夕。” 杨思义松了口气:“吾皇英明。” 自己父皇在这方面向来极为敏锐,主张有多大荷叶包多大粽子,打天下时就开始设营田使,直至今日先修了江南淮西然后才到广西甘肃等地。 不是盲目滥用民力去修,而是紧跟着迁民屯田等大动作,哪里开荒种地,哪里就得立刻跟上,种到哪修到哪儿,生产和灌溉无缝对接。 对于间接导致隋元覆灭的这条大运河态度极为慎重,至今都还没大修过,目前北方的物资供给还是靠屯垦为主海运为辅。 但京杭大运河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运输粮食的通道,更是王朝的脊柱,撑起了中原王朝的庞大身躯,否则隋唐宋元四朝又怎会为之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所以修肯定是要修的。 但按老朱私下的说法,最好是等到将来朱标即位后国力富强了再开始修,现如今宁愿多折腾些,也不愿大规模的耗费国力民心。 俩人讨论了好一会儿大运河之事,但一算起需要的耗费,就只能摇头叹息,大明现如今百废待兴四面兴兵,哪里还有资本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