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5节 (第7/8页)
好,大多去过上海、苏州等城市,纷纷举起手。 “那同学们有没有在江上看到这样的船?”菡菡指着展板上的照片问。 “见过。” “这是工程船。” “在采砂船!” “对,这就是疏浚航道的采砂船。” 菡菡指着展板上的长江航道图,如数家珍地说:“长江,一直有着‘黄金水道’的美誉。然而,每年都有4.8亿吨重的泥沙从上游奔流而下在长江口淤积,形成一道‘拦门沙’,如骨鲠在喉,严重影响了航运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一个小朋友惊呼道:“4.8亿吨,那是多少泥沙?” 菡菡只知道4.8亿吨很多,但具体有多少也没一个直观的概念,绞尽脑汁的想了想,举着话筒笑盈盈地说:“正因为每年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特别特别多,所以长江也叫造岛神江,它用一千多年造出了中国第三大岛,并且现在仍以每年五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造岛,各位同学,你们知道中国第三大岛是哪个岛吗?” “不知道。” “就是崇明岛。” 菡菡微微一笑,接着道:“上海上海,有江无海!这句流传了好多年的俗语,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上海航运发展的桎梏,也影响到更上游的南通经济发展。” 生怕南通的小朋友们听不懂,菡菡又解释道:“每年都有上亿吨泥沙堵住长江的‘嗓子眼’,治理长江口,打开‘拦门沙’,成了几代人的夙愿,也是上海和南通等长江沿线城市经济腾飞的现实需求。 建国后,长江口原始深度只有6米,挖了50年,从1949年到19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