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英雄集结_第1159章 科举再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9章 科举再起 (第3/4页)

,15岁前就已能“诵文数十万言”。由于他“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在20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cao翰成文”。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拜蔡邕为师。因得名师指点,文章写得十分精炼,闻名于当时。

    他的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

    应玚,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应玚的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应劭博学多识,撰述甚丰。有《风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当时的儒者,而应玚的父亲应珣也因其才学著名,任司空掾官职。

    应玚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

    此次科举之前,应玚的伯父应劭刚刚得到孔明的重用,被任命为河间太守。应劭觉得此次机会难得,便替应玚报了名,希望他可以一展所长。

    刘桢,字公干,东平宁阳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的孙子。

    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cao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