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8章 (第2/3页)
赞赏有加,彭乐甚至直言,与贞阳侯论兵,错以为韦睿复生。 你也别管就彭乐那脑子,他除了猪突猛进,还懂什么兵法,反正北齐将领们一致鼓吹萧渊明是当世名将,八公山之败,纯粹是被羸弱之兵拖累,以及独眼夏侯逃离战场。 据他们回忆,当时梁军虽遭埋伏,但萧渊明指挥若定,毫不慌乱,是夏侯譒弃军而走,才动摇军心,若无彭乐冒死突进,只怕此战梁人甚至能够反败为胜。 彭乐为何能够领三千骑突进,无人阻拦,原因自然又是夏侯譒领了两千骑兵跑路。 总之八公山一役,罪在夏侯譒,错在梁军将士羸弱,与萧渊明是半点关系都没有,他虽然被掳为俘虏,但却能凭借自身气度折服北齐君臣,使他们以礼相待,毫无疑问是淮南战事中,南梁少有的闪光点,这难道不值得夸耀吗? 怎么,萧渊明为国家挣了这么大的面子,难道还要因为八公山之败这种无妄之灾而被牵连问罪吗?不重赏都说不过去好吧。 了解战场真相的也就那些人,包括萧渊明在内,其余梁将也会把罪责推在夏侯譒身上,使自己免于责罚:要不是这家伙逃了,我们准能赢。 又有北齐将领附和,只能说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在小高王的多年熏陶下,北齐文武人均演技在线,将包括萧妙淽在内,在场梁人全都唬得一愣一愣。 梁人只知道是萧渊明在八公山中伏兵败,到今日才知晓,萧渊明原本可以反败为胜,偏偏队伍里出了一个懦夫。 这一说法传至江南,对夏侯譒的非议甚嚣尘上,任凭他如何辩解也没用,毕竟他在胜负未分的时候撤离战场,领骑兵逃回江南,这件事总不是假的吧。 你看,连齐人都在说八公山幸亏有你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