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1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9章 (第1/3页)

    而原有六部三十六曹,也进一步缩减为六部二十四司。

    拿六部之中最贵重的吏部举例,整合后的吏部,由原有考公曹等六曹,精简为考功、文选、验封、稽勋四司。

    而文选司的设立,也表明高澄另一想法即将实施:科举。

    计划改革官制,无论如何也避不开九品中正制这一环。

    第一百九十三章 堂议冲突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为拉拢门阀士族,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建制九品官人之法以来,九品中正制已存在三百三十七年之久。

    自晋以后,南朝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察觉到九品中正制的弊端,而做出调整。

    例如高澄的老朋友萧衍。

    505年,萧衍设置五经博士,设立五经馆,招收寒门弟子进学。

    学生食宿学费全免,只要能精通其中一部经书,通过考试,便可为官。

    萧衍甚至放话,不管是放牛出身,还是替人放羊,只要通过考试,就能得到录用。

    对比三十年后的萧菩萨,前后变化,让人唏嘘。

    南朝统治者,在想办法摆脱九品中正制的时候,北朝,却由孝文帝将中正制给移植过来,如今已历四十余年。

    所幸,对于高澄来说,废除九品中正制,并不困难。

    不能否定河北士族在高氏建义的过程中发挥过的重要作用,他们也是如今高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高家的根基,却在六镇鲜卑。

    九品中正制废除与否,动摇不了高氏的基本盘。

    河北士族若是敢于以命相搏,当年人口括检,也不会乖乖交出六十万隐户丁口。

    虽然高澄所倚重的文士,许多都是出自门阀士族,比如出身弘农杨氏的杨愔、博陵三崔等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