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 (第2/3页)
重情,世子重公义,朕又怎么会怪罪。 “况且高王是我岳丈,世子是你兄长,朕年幼不能任事,国家交给他们治理,朕也放心。” 虚岁十二的元善见握着高皇后的手,温柔道: “再说,若非高王,朕又怎能有卿这样的贤后,得妻如此,此生足矣。” 高皇后听着情话,心里满是甜蜜。 而高澄在尉景获释后,也搬回了渤海王府,顺便将尔朱英娥等人也接了回去,娄昭的侧室也随即归了家门。 娄昭君临近生产,高欢没有在洛阳多做停留。 在一个清晨,带着被贬为庶人的尉景启程回去晋阳。 临行前,他特意告诉高澄,不会让尉景久在晋阳,等风头过了,会把他外放。 高欢也明白,高澄跟尉景留有心结,不可能给尉景在晋阳结交将领的机会。 第一百五十章 整顿风气 高欢临别的言语,高澄记在了心中。 贺六浑或许有很多缺点,但他确实重情。 高澄能感受到那句话里对尉景的爱护。 分明就是在告诉高澄,他不会让尉景对高澄造成任何威胁,也让高澄不要再对尉景耿耿于怀。 高欢都将事情交代到这个份上,高澄也不可能再违逆高欢的心思。 只要尉景放任地方后,能够好好治理一方,善待百姓,他也愿意把这份仇怨揭过去。 将来纵使不会亲近尉家,也不至于打击报复。 高欢回了晋阳,洛阳城中再也没有了第二个声音,大将军高澄独揽朝政大权。 为尉景这件案子,许久未能同台的两父子,为世人奉献了一场精彩演出,也自然要用这件事,做足文章。 御史杜弼因弹劾尉景有功,被高澄升任御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