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65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52章 (第3/3页)

做出好大的成绩,但是能够认清下属贤愚,听取正确意见,这也是一种本事。

    当然,高澄派遣诸子入六部历练,对于国家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高孝璋等人来说,无疑是残酷的。

    参与六部实务,给了他们提拔心腹,经营势力的机会,让储位的争夺更加激烈。

    可无论他们在六部任职期间,培植多少党羽,笼络多少朝臣,没有兵权,都是无用功。

    康熙朝八阿哥胤禩便是例子,纵使满朝称德,四海颂贤,也敌不过康熙拿着满是疑点的毙鹰事件借题发挥。

    而兵权,恰恰是高澄抓得最紧的一点,就如高孝瓘抽取了礼部,高澄却指礼为刑,真有人运气爆棚,能够抽到管理将领升迁的兵部,高澄也能另选一部,作为安置,他才是这场游戏的规则制定者,拥有最终解释权。

    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也与高澄的心态转变有关,过了年,他便要满三十了,在南北朝这个三十多岁即可称老公的时代,着实不能再说是年轻人。

    二十多岁时觉得自己时间长久,无所顾忌,上了三十,总得为将来打算。

    人是矛盾的,高澄当然希望自己儿子们和睦、友爱,但他与父亲高欢一同开创的高齐政权,在其心中的重要性远胜于所谓父子亲情。

    为了挑选最出色的继承人,才会将儿子们置身残酷的修罗场,锤炼他们之余,让诸子疯狂内卷。

    这样的做法,有愧于诸子,无负于国家。

    一如康熙朝,九子夺嫡残酷争夺中,最终被挑选的雍正也确确实实是最合适的掌舵者,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把自己活生生累死,让国家得以重回正轨。

    当然了,雍正摊上一个败家儿子,号称十全老人,这正轨也没能走多远,又给出了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