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2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7章 (第2/3页)

息也传到了南梁与西魏。

    虽然崤函古道因两座关隘被堵住,但上洛、河西等地的消息传播却不可能被阻绝。

    西魏打探东魏的消息时,东魏也凭此收集西魏情报。

    且先提南梁,萧衍倒也没说高澄剽窃,他对科举制极为欣赏,不看出身只重才学的原则,更是让他赞不绝口。

    但萧衍老了,七十四岁的他,没有了三十二年前强顶士族压力,开设五经馆时的魄力。

    一想到废除九品中正制的艰难,心里就有了退缩。

    仔细一想,自己以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利益,又用五经考试给寒门提供上升通道,也不比高澄的科举制差多少。

    说到底,南梁的门阀势力与东魏不同,高澄面对的只是那些被六镇鲜卑所挤压的河北士族。

    这些人与高氏利益高度捆绑,例如博陵崔氏,最杰出的三崔都是高澄亲信。

    在反对无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接受高澄对选官制度的改革,甚至眼睁睁看他在民间推进文教。

    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他们难以渗透拉拢高氏的根基六镇鲜卑。

    以高欢起家的第二位贵人,匈奴人刘贵举例。

    历史上,他就曾说过‘一钱汉,随之死’,其中或许有故意羞辱高敖曹的原因,但也能大体反应这群六镇鲜卑勋贵,对汉人士族的看法。

    高欢所在的晋阳以并州胡,鲜卑勋贵为主导,而高澄所在的洛阳,却是汉人士族得用之地。

    但两父子并非对立的关系。

    这也是河北士族不敢反对高澄的原因,真被小高王所厌恶,就只能去晋阳讨生活。

    而军政分离的晋阳-洛阳二元制,又决定了他们只有在洛阳才能在政务上一展拳脚。

    连追随高欢信都建义的河北士族都只能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