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5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2章 (第2/3页)

高季式道:

    “千钧一发之际,是他,冀州渤海人高季式,领五百亲卫向梁军发起冲锋,这才使局势转危为安,此役,我没有立即抽杀士卒,以明军纪。自是因为我明白,士卒无饷,以劫掠为生,罪不在他们,而在大魏一百五十年的陋习。

    “既然罪在制度,澄痛定思痛,在征得父王同意后,为各军将士发饷,自此,各军再无私自劫掠之举,战场所获,战后统一分配。

    “而各军军饷,耗用足有两百余万户租税,若非强迫一百余万僧尼还俗,府库早已空虚,财政难以为继。

    “我且问你们,襄阳之战,是抽十杀一难,还是出两百万户租税以改陋习困难?”

    一开始只有寥寥几处声音在回答,片刻后,全军共同呐喊:

    “租税实难!大将军仁义!”

    呼喊声此起彼伏,这让高澄只能举起手止住了众人的呼喊,才道:

    “有过必罚,既然罪在制度,澄便以两百余万户租税改之,若罪在个人,又何惧于杀人立威?你等当谨记,行伍之中,军纪第一,若有触犯者,严惩不赦,莫要错估了襄阳之战后,我严肃军纪的决心!”

    众将士齐声应诺,高澄又接着三条盟誓道:

    “其三,士卒身残者,由朝廷奉养,死难者,除去抚恤以外,子嗣往高氏义学就读,无后的死难者,我也会从其宗亲之中,择幼童继嗣,不使其缺了祭祀。

    “过去,这些遗孤或入行伍为军官,或往衙署为小吏,如今开科举,习文者更可以科举应试。

    “五年前,仅一所高氏义学,建于洛阳,以供襄阳之战捐躯的四百亲卫子嗣进学,如今高氏义学在各地都有开设,这项优待也不再限于京畿军,而是惠及关东各军。

    “我今日与你们说这些,就是要告诉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