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9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2章 (第3/3页)

 高澄事前早有预料,但暂时没想过要禁止,因为他自己这个最大、对考生们来说最重要的主考官,还在等着一众考生拜座师。

    无论拜座师,还是录同年,都是文官结党的重要方式,他们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里,始终在依靠科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

    官场新丁们抱团取暖、寻求靠山,都是人性的必然选择,纵使高澄明文禁绝,当文官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若要给他留些脸面,还会另寻名目,另寻方式。

    若是不给脸面,那就是朱元璋的待遇了,例如他死后即被废止的《明大诰》,以及为内官不得干政这一祖训立碑。

    招来经典科前三后,一番叙话后,厍狄干留三人在府中用饭。

    崔赡三人都是士族出身,对于他们来说,一贯节俭的厍狄干用来待客的饭食并不丰盛,甚至相较于他们自己家族中某些奢豪享乐之人来说,算得上粗茶淡饭。

    用膳后,厍狄干独留了崔赡,为他引见自己年幼的第三子厍狄安定、与第四子厍狄洛。

    也许换一名文官刺史,就不会冷落前两名。

    定州经典科前三之中,厍狄干最重视崔赡,倒不只是年纪,他认为能否做好一名官员,与对儒学经典的研究,关系并不大。

    相较于学问,他更看重处理俗务的能力。

    毕竟他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别说诵读经典,连字都认不得几个的人,却在定州做出了成绩。

    之所以见客的只有两个幼子,正是因为其长子厍狄伏敬与次子厍狄显安已经被高欢派往洛阳,与高澄处关系。

    长子厍狄伏敬受任直阁属官,次子厍狄显安获封散骑常侍。

    厍狄干对崔赡能够立足洛阳同样充满信心,他与崔赡明言,希望对方能在洛阳与两个儿子为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