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6章 (第2/3页)
军渡河做准备。 忙碌三日,六道连通黄河东西两岸的浮桥被搭设而起,哪怕河对岸是王思政派来接应的部队,高澄还是派遣哨骑先行渡河,而后铺开来检查是否有埋伏,以防宇文泰偷摸溜过来,玩什么半渡而击。 待确认安全后,才命高敖曹等将领按次序渡河,自己与亲卫及十万民夫落在了渡河序列的最后头。 王思政派来的小校见状,感慨道: “大将军谨慎,万古难觅。” 也不知道是夸赞,还是什么,不过想来古人也没这么多阴阳怪气。 谨慎,是高澄与高欢为这一次西征定下的基调,他们不会去追寻奇谋妙计。 所谓奇谋,能收获巨大回报的同时,也意味着极大的风险,平添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坐拥二十三万余大军,高家父子不愿意去冒这样的风险,他们打定主意要稳扎稳打,稳步推进,就在战场上与宇文泰堂堂正正两军对垒。 即使是互拼消耗,让双方将士以命换命,自家都会是最后的胜者。 哪怕战后的抚恤数额大了些,可与统一关中的价值相比,也不值一提。 高欢在高澄渡河的当天即抵达蒲坂,等高澄在对岸集结好了部队,高欢同样下达了渡河的命令,二十万大军以及剩余六十万民夫依次渡河。 大量的战马,已经拉运军械、粮草等物资的驮马、驴子也被民夫们牵着缰绳由浮桥上走过,这一渡就是整整两天,高欢才在西岸重新集结了部队。 这期间,有许多人畜落水,激起无数水花,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呼救声随着大河滔滔远去,渐行渐远。 最开始时,高澄还心怀不忍,可他也知道,这时节让人跳下黄河救人,无异于教人送死,他也只能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