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5章 (第3/3页)
,上了长江江面,只怕更是不堪,毕竟淮河水战与长江水战是两码事,长江水面更宽阔,水流更急。 “陛下,臣以为此战当取淮南之地而止,至于江南,不如等水师熟悉大江后,再作图谋。” 段韶建议道。 战前都知道两国水师存在差距,但毕竟也编练了七年,以为不会太大,可真上了实战,才知道是全方位的落后。 其实高澄早在听说北齐水师的拉胯表现后,已经在考虑将全取淮南作为此战的目标,后续得知萧衍在长江上布置的第二道防线,更是没有了渡江的心思。 侯景能以八百骑先行渡江,得益于萧衍等人放松了警惕,高澄如今领水陆二十万战兵,十五万州郡兵南下,萧衍又怎么可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淮河防线,而不在长江上做出布置。 此刻段韶给了一个台阶,高澄于是借坡下驴,询问其余参与军议的将领,众人也都觉得在水师还不堪用的情况下,不宜渡江南下。 毕竟三十五万大军,六十万民夫,共计近百万人,就算真的能趁梁人不备,偷渡长江,可后勤怎么办,不夺取长江控制权,粮食怎么运过去。 以战养战,就食于敌,是几万偏师的做法,近百万人就食于敌,未免天方夜谭。 第三百七十章 渡淮 长江之所以称为天险,在与其终年不结冰,以及并不存在绕过去的可能。 北方政权试图向南统一中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水师来保障粮食供给渡江部队。 譬如高澄,他若真带领百万人偷渡长江,南梁水师顺势封锁江面,北方粮食难以供应,而江南趁机坚壁清野,哪怕高澄领兵拼了命去攻城,城破时人家往粮仓放把火,总不能恼羞成怒下屠了城池,百万人靠吃人rou过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