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7章 (第2/3页)
阳于不顾,长驱直入,未尝没有道理,毕竟当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是采取的这种方法南征刘宋。 但他并未察觉高澄南征与拓跋焘南征的区别。 拓跋焘是建立在刘义隆北伐大败,大量野战部队被歼灭的基础上,旋即南征,史载刘宋诸部望尘奔溃,已经被拓跋焘将脊梁打垮,不敢再战。 北魏大军所过皆降,遇到坚守的城池,也只需留军看守,固守坚城的刘宋军队根本不敢出城袭扰粮道,故而能够在粮道无忧的情况下长驱直入,饮马长江。 而高澄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此前南梁北伐大败,折损了羊鸦仁,但那已经是八年前的事前了,萧渊明等人虽然畏敌不敢在野外决战,但高澄若是弃寿阳不顾,领主力南下,萧渊明还是有胆子出城给他整个活。 若寿阳守军袭扰高澄粮道,齐军主力深入敌境,不能保障粮食供应,大军便有覆灭之危。 当高澄骑兵由上游渡河的消息传至寿阳,夏侯譒也闭了嘴,再不复当日不得志的感慨,心中只有后怕。 萧理会更是打定主意不会干预军事,全由其堂叔萧渊明主持。 高澄万万没想到,他以为的南梁军中有高人指点,却只是其主帅萧渊明被他的名头给吓到,不敢野战而已。 毕竟小高王十三岁领兵,从无败绩,麾下又有水陆大军三十五万,他早就打定了主意坚守寿阳,为此,在高澄发布南征诏书后,萧渊明就一直在囤积粮草,城中积蓄,足可支应两年有余。 只要有寿阳这颗钉子的存在,高澄就不敢放心南下。 事实也确实如此,高澄领军来到寿阳城外,时值盛夏,午后的烈日晒得人心情烦躁,尤其是看到高耸的寿阳城池,更让高澄直皱眉。 寿阳即寿春,虽然号称控扼淮水,但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