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2章 (第2/4页)
俸禄全都按照县令的标准发放,观政期满,前者授予京官,后者授予地方官。 所谓观政,即实习期,虽然考生中有许多弃职吏员,并非不通政事,但总少不了官场新丁。 在洛阳任京官还算好,纵使眼高手低,名不副实,也折腾不出多大的乱子。 若派往地方当个县令,祸害的就是一县之民,不得不谨慎。 一年的观政期,总能学到不少东西。 太昌八年(539年)三月最后一天。 天还未亮,银青光禄大夫王昕与中书舍人王晖一同为弟弟王晞送考。 这段时间两人一同为王晞参详策论,建言献计,相信就算拿不下魁首,夺个前十留在洛阳总不成问题。 没错,这就是本次科考最大的问题。 高澄试图以科举策问向考生问策,他认为仓促间难有良计,于是在他的默许甚至推波助澜下,才有了这一届策问题目的半公开化。 而这也意味着一篇策论,也许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群策群力的结果。 可谓有得必有失,只不过具体而言,哪怕只得到一个行之有效,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都是得大于失。 毕竟能走到京试这一步,才学都不会差。 当然,这一届是特例,高澄太心急于为改革问策。 王晞在两位兄长的陪同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