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3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7章 (第2/3页)

自高家掌权以来,其实已经在着力改变尔朱氏滥赏的局面,有一点可以明确,无功不得晋爵。

    尔朱氏滥封可以由高欢举例,高欢作为亲信都督,追随尔朱荣进洛阳,凭借拥立元子攸之功,跳过子、男两爵,受封为铜鞮伯。

    尔朱荣死后,高欢表态支持尔朱兆,尔朱兆掌权同样投桃报李,于是由铜鞮伯跳过县侯、郡侯、县公三级,晋为平阳郡公。

    没过几个月时间,尔朱世隆废掉尔朱兆所立的元晔,立元恭为帝,出于拉拢高欢的心理,封他为渤海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欢救援尔朱兆,是在获得郡公之后,封王之前。

    高家掌权的时候,接手的就是这样一副烂摊子,遍地的公爵、王爵。

    这也是高欢、高澄两父子在爵位上稍显吝啬的原因。

    潼关之战,高澄为段韶、斛律光、高季式封县侯,高欢这才借口段荣多年辛苦,由县侯晋为郡侯,不让他处于父子同爵的窘境。

    此番巡视河北,全城勋贵少不了要送行,但段荣已经六十高龄,高澄又怎能劳他抱病相送。

    “姨父虽有留守之名,但无需劳心事务,且安心养病便是,城中一切,澄已然布置妥当,过些时日,等表兄安排好了北豫州之事,他便会领兵入洛阳。”

    缠绵病榻的段荣点着头,略带几分虚弱道:

    “姨父老病不堪,帮不上阿惠太多,只能指望孝先(段韶)代我为相王与阿惠父子的大业尽忠尽力了。”

    当年信都建义,高澄领部民往沧州谋生,高欢担心才十一岁的他不熟政务,特意任段荣为沧州刺史,替他把控大局。

    那时的段荣也才五十出头,两鬓虽白,但壮志冲销,哪像如今满头白发,暮气沉沉的模样。

    越是对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