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9章 (第3/3页)
去七年,辛勤付出的一份肯定。 历史上,高欢死于547年,死后的第三年,即549年高澄便遭遇刺杀,许多人误以为他掌权时间只有三年。 但实际上,高澄在540年领大将军、中书监、尚书令、吏部尚书,就已经与高欢完成了相权的交接。 高欢死后,高澄往晋阳领兵,提拔兄弟高洋为中书监、尚书令、京畿大都督,由他掌控邺城。 高洋也没有辜负高澄的信任,高澄在邺城遇刺,好兄弟立即夺权,顺带强暴了兄长的嫡妻。 厢房中,高欢不厌其烦的听取高澄对接下来各项改革的畅想。 听他讲到激进处,高欢会皱起眉头,叮嘱儿子莫要急躁,十七岁的少年人有的是时间,逐步推进心中所想,切忌急于一时。 当高澄说中高欢心中所想,高欢又会喜得眉开眼笑,恨不得现在就将高澄踹回洛阳,立即落实。 对于高欢的教导,高澄铭记在心,如果杨坚临终前这样告诫杨广,他也不至于落得那般下场。 差点忘了,杨广有弑父夺权的嫌疑,这一回,是错怪杨坚了。 高欢、高澄父子之间曾经也有猜疑,但无论如何,也要比杨家温情许多。 两人又一次畅谈到入夜,这一次就连娄昭君送食,都不能打搅到父子俩。 匆匆扒了几口,又抓紧时间磋商各项政策,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与两千多万关东百姓密切相关,不得不慎重而行。 在高家父子为国家大事彻夜长谈的时候,也有人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作为晋阳城中一名寻常小吏,崔括在元静仪回家之后,就一直处于惊恐的状态之下,只因为他得知高澄相中了元玉仪。 与权臣之子成为连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件幸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