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1章 (第3/3页)
人的。 毕竟这种锅都能让元善见去背,等事情一传开,只怕他高澄后脚篡位,河南百姓都要拍手叫好。 汉末,曹cao在新征服地区以及边疆采取力役交错政策,即丁夫不从本地征发,而从别处调遣,而兵役亦是如此,士卒必须与家眷分隔两地,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错役制。 建安十六年以后,错役制搭配新法,士卒逃亡、叛乱,父母、兄弟、妻子尽杀之,可还是屡禁不止。 大魏吴王曾经也效仿过,后来马上废除了,还站在道德高地对曹魏这一制度予以评价:‘cao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rou,以为酷耳。’ 意思就是曹cao治军,就怕杀人杀少了,使人骨rou分离,过于残酷。 错役制度由于名声太臭,在东晋时期被废除,于是将士与家眷不再分开。 北魏末年,尔朱荣与高欢以晋阳作为根据地,便先后将六镇鲜卑迁徙至并、肆二州,与契胡、敕勒等族杂居,才也有了如今的并州胡。 由于高欢身死,单凭高澄一人不可能再维持过去东魏晋阳-洛阳军政二元制的权力架构。 原主选择提拔二弟高洋担任过去自己的角色,而他自己则往晋阳领兵。 但高澄不是原主,别说是高洋,他不放心任何人与自己共分军政权力。 既然自己无法分身,高澄能做的只有打破军政二元制这一权力架构。 即迁都晋阳,或者一如尔朱荣、高欢,选择迁徙包括六镇鲜卑在内的并州胡至河南。 不同的选择,出于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代表未来不同的走向,即鲜卑国体与汉化的区别,高澄最终选择将并州胡迁来河南。 他不会立即高举汉化大旗,但在中原环境的潜移默化下,汉化总要比在晋阳容易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