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8章 (第1/3页)
今年开春以后,他年满15,便也向新安县县衙申请了田亩分配,王公允自己肯定不会种地的,过了府试便有了举人身份,能够做吏,但他还是想考取进士资格,其父王阿井也支持他,便在洛阳的司州府学里发奋读书。 至于新安县衙分配给王公允的八十亩露田、二十亩桑田,则尽数转租给他人耕种,律法规定分田不得买卖,但高澄允许将所分得的田亩进行转租,只是契约必须一年一立。 高氏在关东的统治已经来到了第15个年头,预计未来两年,将是第一波婴儿潮的人口增长高峰,足以填补关东地区因迁民所损失的劳动力,毕竟关东拢共也只是因两波迁移,少了一百三十万丁口与一百三十万妇孺。 在古代,为充足的人口分配充足的田亩,满足这个条件,只需一次春耕,一次秋收,生产力即告恢复。 许多王朝在开国之初要经历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生产,其实是战乱造成人口大量减少,需要等待由乱入治后的婴儿潮成年,从事农业生产,毕竟人不是田地里的庄稼,能够一年一熟,甚至两熟、三熟。 总不能让个八九岁的半大小子独立承担生产责任吧。 关东地区将在未来一两年内恢复西征前的生产能力,看似时间短,但背后其实是关东地区,尤其是河南、河北十余年来未曾遭受过大规模的暴乱。 高澄与崔季舒仔细盘对过各类账目,又命人将水师大都督厍狄干与唤来,询问水师cao训情况。 以厍狄干的身份地位自然知晓高澄预计南征的时间,他不仅严抓水师训练,更虚心向麾下都督扶猛、郭元建等精通水战的将领请教,五年下来,多有收获,至少于水战一途,不再是一个门外汉。 太昌十五年(546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