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新明_第三百四十五章 亏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 亏了 (第3/4页)

育科举学生,不是教育政治家。张四维能够入阁也是因为他修了《肃宗实录》,对明代皇室的历史门儿清——皇帝出的这道题不能说没有道理,自家儿子凭什么让你们这些人给霍霍了?

    张四维料定,这郑王提出建立的“詹事府学”的老师选择也肯定与此前文华殿的讲官不一样。因为有“南台会议”为前车之鉴,选京师大学教授的例子活生生的摆在那里呢。

    太子教育,有所谓“慎选有道以资启沃,常御经筵以得尧仁”说法,明代中后期,这启蒙老师和进讲内容都不是皇帝能全说了算的。皇帝如今要兴革此事,也算是近年少有的大动作。但张四维认为,这道题难度不是太大。

    .......

    当日他回家之后,就跟春熙先生商量道:“定储和出阁读书本来是一件事,被皇上硬生生拆成了两件事,倒是好手段。”将郑王上本的事儿讲给江先生听了。

    江先生抚掌笑道:“皇上其实不必费这个周章。此前内阁虽然能主太子读书,不过是利益使然——无利不起早,要没了利益,或利益不够大,如今朝廷中还有谁做那杖马之鸣?”

    张四维点头称是道:“先生说的是,其实不过是‘潜邸’之利。”

    所谓“潜邸之臣”,一般是指跟着太子混的那些人。当了太子老师之后,这大臣就算是太子一系,将来太子登基,一般会给些政治利益。

    因为有了这种政治规则,皇太子老师的选拔一般都要打破脑袋,毕竟这是一条通天之途——最典型的就是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个都是穆宗老师,穆宗继位后,这两个立即先后掌握大权。张居正击败高拱后,秉持国政一直到死,羡煞天下多少文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