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一章 凡事皆有因 (第4/5页)
断,也有人担心九七回归之旅不会太顺利,但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可以坚信,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中国政府都会坚定不移地收回香港主权。就像邓公说的那样,九七年我们是一定要收回香港的,要么坐着我的专列去,要么就开着坦克去。 尽管港督彭定康想要搞直通车,并因此闹得内地政府跟港府之间几乎断绝往来,但是大部分港府官员尤其是中国籍官员,就迫切地希望加强同内地之间的联系,为自己将来回归之后铺路,而深深扎根香港利益攸关的那些财团们,更是早就跟内地政府眉来眼去混到了一处,不管是捐建图书馆,还是建立基金会什么的,无非就是破财消灾,希望能够延续在香港的垄断地位,将百年富贵继续下去。 香港和上海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尤其是在金融方面的合作。 香港的股票买卖,可以追溯至一八六零年,早期英国商人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其股票转让以私人交易形式,透过中间人撮合。一**一年,香港经纪协会正式成立,后来改名为香港交易所。 早期的买卖,大部分是在雪厂街街边达成,经纪间互通消息,包括货源多寡、价格多少等,然后经纪会坐着人力车去找投资者洽谈。当时的节奏很慢,成交不多,主要是英资公司如汇丰、置地、九仓、港灯、煤气、电车、太古船坞、黄埔船坞及均益仓等。 解放前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还无法和上海相提并论,中国内地解放后,上海交易所部分券商和金融从业者开始转战香港,带来了人才和不可或缺的资金,一些上市公司也出于各种考虑,开始迁移到香港上市,促进了香港股票市场的活跃局面。 以当时的大公司怡和控股为例,一九四九年以前,怡和的主要生意集中在长三角流域,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