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_第一百六十五章 公器私有之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五章 公器私有之争 (第2/5页)

一种经济形态被接受。

    到去年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二十四万家,从业人员将近四百万人,其他有关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如注册资金、工业产值等也创历史最高水平。

    市场经济、竞争、多种所有制、下海、开发区、房地产、股份制、拍卖、政企分开、改制等等词语成为社会上热门话题。

    由于市场经济目标的建立和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如何正确处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如何克服人们的担忧,如何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如何实行现代化改造,如何摆脱姓公姓私的思想困惑,这些问题又成了非公经济发展的新障碍。

    范无病刚好又站在了这个历史的风口浪尖儿上,幸运的是,他知道历史的走向。

    政府对于公私之争的问题,是非常慎重的,即明了非公经济对于国民经济整体的重要意义,又不能不顾及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以来受意识形态影响,对于非公经济的思想抵触,因此这个定位问题不宜过早,而是希望让事实说话,让大家看到原来社会主义经济中,也是可以有非公经济的,而且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要实现这一个目标,就需要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总体而言,在不平等的制度约束之下,非公经济是很难同国企展开竞争的,除非是给它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范无病现在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对于互联网络这么一个新兴的进入门槛非常高的新兴行业,尚未看到前景的行业,投入资金非常高的行业,政府高层愿意看到有私企进入这样的行业,同国企互较短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