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税制初见成效 (第4/5页)
分税制的时候,地方上闹出来不是事情,尤其是九月份之后的地方税收开始激增,在几个月之内,地方的税收增加了百分之六十的样子,当时财政部都慌了。 按照正常情况,地方每年给中央财政上缴增量两百亿元左右。去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希望超收三百亿元。如果这些全部返还,中央的算盘将要落空。当时中央认为是地方上在做手脚?这里面有多少正常和非正常的情况谁也说不清楚,因为以去年为基数,所有在去年增收的部分,最后都要返还给地方。 财政部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组织工作组到有关省市检查去年收入的真实性,试图通过清理虚收过头税等途径挤干水分,压缩返还基数三百亿元,但是实际检查结果并不理想。 为什么查不出来?是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已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而检查的手段又十分原始。为了抬高基数,地方有许多高招。 比如说,一个企业原来承包了,税补交已经减免,现在叫他交税,把基数抬高,交了以后在私下返还。再比如,把死欠、积欠当基数。什么叫死欠,就是哪个企业已经倒闭了,从来没有交过税,现在通过转账或者从银行借款缴税,这样把基数抬高了。 还有就是寅吃卯粮,收过头税,把明年的税在今年收了,把基数抬得很高。但是做这件事很不容易,一要财政厅出主意,二要省长市长批准,三要银行拿钱,四是企业肯背债,只有各个关节打通才行。 朱老板当时对此事非常生气,年初的时候派出的检查组分赴各地去查虚增的问题,结果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查有实据的事情,当时开了好几次经济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 其实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